

膠東在線8月19日訊(通訊員 宋海容) 日前,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延安頌”黨史微課制作實踐團在延安結束了為期10天的三下鄉之旅。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由團中央發起,以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把精神與知識的力量融入實踐,讓學生在實地考察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在社會課堂里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6月,團中央面向全國高校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并將革命圣地延安作為全國11個實踐地之一,啟動“追尋紅色足跡·助力圣地發展”2021年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延安頌”黨史微課制作實踐團入選。
7月21日,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延安頌”黨史微課制作實踐團師生7人前往延安,同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600余名師生開展為期9天的理論學習、課題研究、實踐調研、黨史微課宣講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煙臺職業學院實踐團赴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梁家河村史館、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鳳凰山革命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進行參觀,通過系統的專題學習,感悟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實地考察過程中,團隊成員兵分兩路,黨史微課制作小組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實質,對延安文旅現狀進行實地調研,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鳳凰山革命舊址等地開展微課錄制工作;田野調查小組分別在西北局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等七個田野點展開調查。通過與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深入交談,了解延安旅游業發展現狀,累計收集近兩萬字的實證材料。
7月29日,2021年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階段性成果匯報暨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掛牌儀式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報告廳舉行,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掛牌。該教育基地是共青團戰線對團員青年進行革命傳統、黨史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重要陣地,為學生實踐、交流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途徑。
寶塔山下,延河水邊,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此次“追尋紅色足跡·助力圣地發展”2021年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想認同和情感共鳴,增強了綜合實踐能力,涵養了家國情懷。